.[][]
撰文/李科 .供图/刘鹏 .摄影/威廉·桑德斯[][]
[][]
1880年代乘坐独轮车的妇女。过去,独轮车俗称“手推车”、“鸡公车”、“二把手”、“土车子”,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,是一种轻便的运物、载人工具,特别在北方,几乎与毛驴起到了同样的作用。由于独轮车只是凭一只单轮着地,不需要选择路面的宽度,所以窄路、巷道、田埂、木桥都能通过。 [][]
威廉•桑德斯是19世纪在中国拍摄照片最出色的摄影师之一。他以肖像擅长,同时也拍摄了很多新闻时事和社会风俗照片,今天这些照片已成为再现19世纪中晚期中国风情的宝贵影像资料。 1862年,英国摄影家威廉·桑德斯(William Saunders)在上海开设了“森泰像馆”。第二年3月7日,他在上海首份中文报纸《上海新报》上刊登了“森泰像馆”的广告,内容为:“本馆印照上等小像,上午十点起至晚三点钟为止,价钱甚为公道。如有意照相者,请至本馆可也。”他的这则广告,也使他的“森泰像馆”成为中国最早刊登广告的照相馆。 就像人们喜欢到画楼、影像铺画像一样,在照相刚传到中国开始的几十年中,中国人首先感兴趣的就是人物摄影,因此当时很多照相馆直接起名为“像馆”。当时,有闲阶层是像馆的主要顾客,像当时的妓女、戏剧演员、社会名流及社会富裕阶层中一些人都把照相作为享受生活、自娱自乐的一种手段。 [][]
1880年代拍摄的清朝军队弓箭手。弓与箭,是有人类历史记载以前就已发明的兵器,它大幅改善了史前人类的狩猎技巧,允许人们从远距离扑杀目标。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,明朝军队的神机营手持火枪作战,打退了八旗兵的冲击,然而后来八旗兵改变战术,让弓箭手在火枪射程之外以仰角发射,没有盾牌保护的神机营全军覆没。这次弓箭手战胜热兵器的案例,也间接造成了后来清王朝对冷兵器的迷恋。[][]
1880年代戴木枷锁的两位囚犯。木枷锁是古代中国独有的一种刑具,套在罪犯脖子上,用木板制成,分左右两片木板,木板中间有几个矩形和凿空的洞。这种枷锁难以被犯人用外力打开,因为它可以把犯人的手和头锁在一起,导致犯人很难自由活动。而且枷锁一般都非常沉重,重的可达几十公斤。[][]
威廉·桑德斯于1821年出生在伦敦,是19世纪在中国拍摄照片最出色的摄影师之一。他的摄影以肖像擅长,因其设备精良、技术精湛而名声鹊起,曾为李鸿章、沈葆桢(林则徐女婿,曾任江西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)等社会名流拍摄照片。与此同时,他还走出店堂,拍摄了很多诸如官员出行、罪犯行刑等新闻时事和社会风俗照片,并将此制成明信片向来沪旅游的外国人士广泛发售。今天,这些照片已成为再现19世纪中晚期中国风情的宝贵影像资料。 威廉·桑德斯的很多照片实为摆拍,这使得他成为早期摄影摆拍的高手。他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,设计场景,雇佣模特,摆布拍摄了一批照片,如法堂、轿夫、马车、囚犯、鸦片吸食者等。他的照片手工上色实属一流,浓妆淡抹两相宜,先后刊发在《远东》(The Far East)、《伦敦新闻画报》(Illustrated London News)等杂志上,是“中国最早的插图摄影师”。他的作品在当时广为人知,流传甚广,不仅在西方有着不小的销量,在中国甚至有很多摄影同行都购买他的摄影作品。 [][]
1880年代一户上等人家在家祠里举行的祭祖活动。古人认为祭祀乃敬天法祖,“国之大事”,列为五礼之首。宗族祭祀可以强调认同意识,使家族成员有血浓于水、同根相生的自豪感,从而加强家族的同心力、向心力和凝聚力,为本家族的发展壮大作出努力。在民间,祭祖是宗族的重大活动,一般由乡绅、长老牵头组织。[][]
1860年代的上海木匠。木匠是一种古老的行业,他们以木头为材料,伸展绳墨,用笔划线,后拿刨子刨平,再用量具测量,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家具和工艺品。他们不仅可以制作各种家具,在建筑行业、装饰行业、广告行业等都离不开木匠。春秋时鲁国人的鲁班一直被奉为木工、石工、泥瓦匠等工艺的共同祖师。[][]
街头一位走街串巷卖油条的小商贩,打的一把伞显然破烂不堪,这些底层劳动者依靠做点小买卖,艰难地维持着最简单的生活。[][]
不过,那时拍照还是一件费时费力又费钱的麻烦事,所以摄影师摆拍作品也是无奈和稳妥之举。摄影师外出拍照,通常需要带着几百斤重的设备。所以拍摄之前,摄影师大都经过周密谨慎的构思、取景、用光,因此这一时期拍摄的照片,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高峰。威廉·桑德斯的照片大都构图严谨,曝光精确,成像清晰,品相完好,代表了当时摄影作品的最高水准。在2005华辰秋季拍卖中,威廉·桑德斯的一套(五张)1870年上海纪实蛋白照片(25×21CM左右),成交价达到41800元,平均价每张8000元,可谓物有所值。 在近代传入中国的诸多西洋文明中,摄影是比较早的一种。摄影术在1839年由法国人正式发明后没有几年便传入中国。1842年,中英签订不平等的《南京条约》,中国向外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。随后,大批商人、传教士来到中国,摄影术也在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的香港、广州等地。而中国大规模的摄影活动则从19世纪50年代正式开始。大约在19世纪40年代中晚期,中国一些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已有照相馆开张营业的记载。因为迎合了人们趋时喜新的心理和都市发展的需求,照相业在各大城市中迅速扩展。据统计,19世纪下半叶,仅上海一地开设的照相馆就超过了50家,照相业也因此在当时成为一门欣欣向荣的时尚行业。 [][]
1860年代上海的剃头匠。此图与前面上海木匠的图片为同一场景,可以推断出此图也是摄影师摆拍作品。剃头这一行是在清朝入主中原后兴起来的。在此以前汉人受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”的古训,一直是束发包巾。清朝入关以后,为了维护满族的装束,强迫汉人剃发梳辫易服。剃头是手艺活,老北京的剃头匠必须会十六种技能,即梳、编、剃、刮、捏、拿、捶、按、掏、剪、剔、染、接、活、舒、补。这其中包括梳发、剃头、刮脸、掏耳、清眼、染发、按摩、正骨等。[][]
1880年代最后一次被毁前的汉口黄鹤楼。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,原址在湖北省武昌蛇山黄鹤矶头,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(公元223年)。然而兵火频繁,黄鹤楼屡建屡废,仅在明清两代, 黄鹤楼就被毁7次,重建和维修了10次,最后一次被毁是在清光绪十年(1884年),后于1985年重建。[][]
1850年到1911年之间拍摄印制的照片是中国第一批老照片,尽管由于摄影技术条件限制,这其间拍摄的作品主要是人的肖像,而风景、民俗较少。早期很多是玻璃湿版所印蛋白照片,一般经过手工上色。虽然现在看起来清晰度不是很高,但因为这批照片存量少,因此成为国内和国际收藏人士竞相追逐的珍品。 [][]
1860年代-1870年代拍摄的猎人。过去,猎人狩猎的日子忌逢七,每月初七、十七、二十七,都不可外出打猎。而且猎人忌将打猎的方向及地点告诉别人,就连亲人也不例外。因为猎人相信野兽有事前预知的本领。出发前,必须虔诚地叩拜山神。打猎途中,遇到神庙,也得一一叩拜,不可扬长而过。[][]
1860年代的上海挑夫。在过去,由于交通工具和道路的局限,很多重物需要靠人力去肩挑手提。后来,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,人力挑夫渐渐退出历史舞台,只有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等地还残留着这种古老的职业。[][]
1880年代的一个衙门审案现场。古代知县基本是全活儿,他既要“决狱讼”,还要劝农桑、宣教化、掌礼仪、管赋税。现在一个县有专门管治安、犯罪的公安、法院、检察院等机构,而在古代全是一个衙门来做,而且知县要亲自过问。县衙里专门设有刑房,主管全县民事、刑事案件,负责堂审记录、现场勘验、拟差票、放文牍、收贮刑事档案等事务。[][]